尤学一
一、现状分析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极端气候引起的极端降雨频发,已成为人类居住区,特别是大城市必须面对的世界性公共安全问题。
极端降雨除带来人员伤亡、内涝等直接损失外,人类社会修复灾难创伤和实现重建不但任务艰巨、时间长,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和gdp增长。极端降雨还会改变城市植物生态,进水建筑物会出现霉菌污染,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引发哮喘、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近年来,世界多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2018年美国“佛罗伦萨”带来的强降雨、2020年日本西南部的洪水、去年印度喀拉拉邦的暴雨、河南省的极端特大暴雨都导致了多人遇难和惨重的经济损失。
去年我市也遭受了极端暴雨袭击,全市平均降雨量124.5毫米,市区仅出现局部积水和地道短时断交,这主要归功于:
(1)我市多年非常重视防洪排涝工作,完成了重点行洪河道改造、蓄滞洪区建设、中心城区易积水区改造等重点工程,为应对极端暴雨提供了硬件基础。
(2)市防办高效地组织和部署超强降雨应对措施,制定合理防范方案,整合各行业信息数据,科学地布局防灾减灾力量。
(3)出色地预测暴雨过程,发布预警,高效执行城市暴雨应急预案。
二、存在问题
我市建设了很好的城区排蓄水基础设施。同时,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了《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公共场所危漏房屋及地质灾害极端强降雨防汛应急机制》,建立了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为先导的极端强降雨应急联动机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预警发布、响应启动、指挥协调、抢险救援、转移安置、灾后恢复等关键环节,确保了职责清晰、任务明确、无缝衔接。
但是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和维护城市排水设施的高效性,提高暴雨的预报和预警能力、内涝范围预测能力和排水设施的规划和智能协调运行能力和发挥人民群众的抗灾主体作用,为此提出了以下建议。
三、意见建议
(1)建立智能应急减灾控制平台系统
融合气象、水文、防汛、测绘、应急管理、物资配送等多领域信息,基于gis系统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应急管理等技术,建立极端暴雨的动态预报、实时灾险和应急管理智能控制演示和救灾情景分析平台,实现内涝区域预报、预警,智能排水控制,给出实时救灾措施和物资调配方案。
(2)从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层面,实现源头减灾防灾
依据城市位置、气候条件、地形、上下游条件,合理分析、预测极端降雨情况下可能的城市灾难,结合城市发展方向,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河网、排水干渠、大型调蓄池、泵站等排水调度设施,实现各设施的智能优化控制。
(3)考虑极端降雨问题,全面审核现行设计规范
重要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应考虑极端降雨的危害,结合前人极端暴雨防控经验,全面检讨和改进现行工程设计规范,实现设施主动预防和降低暴雨危害。
(4)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监测和日常维护管理
实时监测重要排水设施运行效果,特别是重视吸取前人防灾经验,强化传统内涝区、地铁、隧道和地下设施的预警监测,提高其日常维护管理水平,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5)建立应急队伍,提高减灾防灾能力
充分发扬我市团结协作,集体有爱等优良传统,建立极端暴雨应急队伍,科学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业务水平,增强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减少灾害损失,预防次生灾害。
(6)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群策群力,突出人民的防灾核心作用
利用互联网、电台、电视、手机等手段,培训居民防灾、减灾应急知识,提高居民的灾害预见和识别能力、防灾减灾意识、群策群力,发挥居民的防灾减灾核心作用。
(7)融合“碳达峰”和“碳中和”理念,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融入“碳达峰”和“碳中和”理念,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防汛基础设施,实现节能增效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