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领域有机融合,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民生福祉效应。《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把“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重点任务。
一、文旅助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资源挖掘不深,缺乏知名品牌。一些乡镇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是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本土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一村一特”的风格,缺乏资源吸引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缺乏有效的营销模式, 品牌吸引力不足,电商推广乏力,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
2.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配套,缺乏环保意识。在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过程中,环境破坏的现象经常出现,缺乏持续兴旺的必要条件,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刚性配套不完善。如:农村公路路面狭窄,大巴车难以交会,事故隐患多。公共厕所、旅游景点的娱乐康体设施、停车场等硬件也与大型旅游综合体相差较远,无法满足大规模游客的接待需求。
3.产品同质化明显,缺乏鲜明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给大多数游客留下“千村一面”的感觉,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多集中于观光、餐饮、采摘等,产品特色不强、品味不高,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和高品位的需求,缺乏对游客的市场吸引力。
4.农文旅融合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农文旅资源,由于隶属关系多元化而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利用,相关主管部门多,管理职责不清晰、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缺乏相关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整体规划不足,硬件不够“硬”,服务不够“软”,旅游产品与农业的有效联动不足,而且缺乏对农村文化脉络的深度挖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包括软硬件设施建设和数字赋能工作等。
二、对策建议
1.培育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产业体系。建议市、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布局和引导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建设理念先进的特色农业,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农文旅项目的投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产品体验、农业观光等形式,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消费需求,过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乡村旅游全产业链价值。
2.深挖文化特色,培育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建议文旅部门立足地域差异化特色,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吸引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尤其是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宣传利用,如对乡村民俗、民居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的深入挖掘。打造精品乡村旅游产品及路线,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以节会友、以节拓市、以节富民”。
3.提升环保意识,打造乡村旅游生态体系。建议环保等部门围绕“绿色、有机、环保”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深入挖掘乡村原有的社会、资源、文化和生态价值,确保乡村旅游资源独特的乡村文化原真性,打造乡村旅游生态体系。按照生态乡村、宜居乡村的绿色目标,在以人为本和绿色环保为指导下使乡村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充分体现乡村的生态内涵和绿色韵味。
4.加强人才保障,构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人才体系。建议人力资源部门加大对各类农文旅英才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乡村文旅精英、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职业经理人等选拔培养措施,组织开展优秀乡村农文旅产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文化艺术创新创造带头人等评选工作,培树一批高层次农文旅产业人才典型,激发各类农文旅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