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转化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而布局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再生氢(绿氢)产业处于绿电转化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高质量发展是提升绿电转化产业能力的重要基础。全国政协委员王中良提出,为保障我国持续开辟绿色能源新跑道,推动我国绿氢利用取得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氢气消费国,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绿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比近两年绿电产业发展需求明显滞后,且尚未要求生产绿氢的电力来源必须配备绿证,这将给我国未来绿氢及绿氢制品参与国际贸易带来标准互认风险。
王中良认为,随着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制氢将是规模化发展绿氢产业的重要一环,需及早纳入绿氢标准体系,以碳排放控制作为绿氢认证的“标准线”,国家要统筹推动绿氢标准出台。
“国家相关部门应立足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条件,统筹推动制定绿氢技术国家标准,明确并网制氢绿电认证方式和电价定价依据,并结合我国绿电转化产品市场规模在标准中覆盖绿氢制品碳排放要求,培育我国绿氢产品市场。”
超前开展制氢技术路线研究至关重要。王中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巩固风能光能制氢优势的同时,兼顾探索研究制氢技术路线,促进绿氢消费的空间供需匹配,持续优化核电发展方式和绿氢产业链布局。合理布局发电领域多元应用,根据各地既有能源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设施,推动在社区、园区、矿区、港口等区域内开展氢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在可再生能源基地,探索以燃料电池为基础的发电调峰技术研发与示范。结合偏远地区、海岛等用电需求,开展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示范应用。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的示范,探索培育“风光发电 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逐步形成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相互融合的电力系统储能体系。
未来我国氢气需求将持续增加,其中交通需求增速最快,将是氢能消费的重要突破口。对此王中良十分关注。他认为,亟需推进绿氢下游产品的绿色价值认证以提高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我国绿氢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认可度,促进产品价值和国际标准接轨。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立足本地氢能供应能力、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大型氢能航空器研发,不断提升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