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会始建于保定,建立时名为“实行会”,是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建立意图是了解保定各学校中思想倾向革命的青年学生,为发展同盟会员创造条件。共和会通过直接联系、寄送革命文章等方式向思想进步的学生进行宣传,待条件成熟后,介绍他们加入同盟会。后来保定高等农业学堂的几个学生如胡鄂公、熊得山等人加入后,便将“实行会”改名为“共和会”,并刻了“天赋人权”的图章。
共和会成立时的交涉部长胡鄂公,在所著《辛亥革命北方实录》中记载,共和会是1909年11月创立的,创办人为胡鄂公,拟定宗旨四项:一是推翻满清专制;二是建立共和民国;三是融合种族界限;四是发展全国实业。当时已有天津、北京、保定及军队六镇以及政法、高等师范、高等农业等学堂代表。胡鄂公被选为干事长,设干事九人及交涉、军事、政治、财政、暗杀、侦探六部。据说到年末寒假时已有会员百余人。1910年2月,已建北京、天津、广州、桂林、武昌、太原等六分会及通州、荆州二支部。保定为总部,已划分为四个区,到5月开全体代表大会,通过总纲五十二条,仍选胡为干事长,与会同志已达1300余人。
武昌起义后,在天津也出现了共和会,成员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直隶女子师范学堂为主,推选两校的地理教师白毓崑为会长,法政专门学堂的学生胡宪为副会长。白毓崑当时是中国地学会的编辑部长,主编《地学杂志》,藉介绍祖国的疆域、山川、资源、贸易、风土,启发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他参加天津红十字会的组织活动,发表演说,宣传革命。特别是组织策划滦州起义,他与共和会员几乎是全力以赴,由于计划未周,事机不密,敌我力量悬殊,起义不幸失败。白毓崑与不少同志、士兵都壮烈牺牲。
胡鄂公当时以军政府代表身份在天津主持北方的革命斗争。1911年11月,胡在天津召开“共和会京、津、保、通代表会”,准备成立共和会,总部于天津,举胡鄂公为会长。从参加此会的天津分会代表没有白毓崑、胡宪、凌钺等人可以看出,两个共和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革命团体。
共和会 刘仙洲
胡鄂公、刘仙洲所领导的保定共和会,主要是作为同盟会的后备力量和助手,但也参加了保定及附近州县的一些斗争。绝大部分成员都加入了同盟会。后来有的成员领导或参加了张家口、天津起义和一些暗杀活动。而白毓崑建立的天津共和会,主要在天津、滦州、北京一带活动,是当时北方反清、反袁斗争中的急进和实干的主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