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 齐建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气用水需求日益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供水管道、天然气管道、供热管道、排水管道长度增速分别为9.4%、10.4%、8.4%和7.9%。新增管网规模日趋扩大,老旧管网年久失修,给城市和市民安全带来较大安全隐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部署安排,规避城市地下管网爆发系统性安全风险,守护好“城市生命线”,建议加快打造数字孪生智慧管网,实现管线运行状态的智能感知与监控,全面提升应急响应与预警决策能力,确保城市地下管网本质安全和智慧运营。
一、存在问题
(一)管网数据信息不完整。早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对地下管网信息的系统化管理,管网数据未严格备案保存,而新建管网资料分散在各建设单位,不能共享,无法形成地下管网信息全貌。
(二)运行状态难感知,日常维护困难。部分管道年久失修,日常检测维护不到位,缺少管网运行状态监控,难以排查出潜在安全隐患。
(三)事故难发现,处置效率较低。城市管道规模巨大,缺少必要的技防、物防手段,地下管道渗漏、腐蚀、开裂、沉降等问题隐蔽性强,得不到及时处理。
二、几点建议
(一)开展智慧管网建设蓝图研究,助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形成智慧管网总体架构,建立统一的智慧管网建设标准,从项目立项开始,就要求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方按照标准开展工作,为后期数据与技术全面融合、管网态势实时感知可视、异常情况智能预警预判、应急处置自动分派、运行数据科学研判优化等业务提供统一的gis底座。
(二)推进管网静态孪生,夯实智慧管网运营数据基础。在智慧管网建设蓝图和统一的gis底座基础上,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可视管理平台,与规划建设期的各类信息化平台(例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深度融合,全面掌握新建管网和已建管网的口径材质、线路走向、服务年限等数据信息,打造智慧管网静态孪生体,及时更新、规范管理数据信息,保证地下管网从整体到局部均可实现三维实时展示。
(三)构建管网动态孪生,助力高效日常监控和应急快速处置。基于智慧管网静态孪生体,整合城市管网各类运营平台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在线检测技术,对各类管网运行情况、管廊管线健康状态、部件工况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全面准确掌握城市管网运行态势,建设与实体管网运行状态完全一致的数字管网动态孪生体,快速进行泄漏检测和精准定位,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四)提升事前预警、异常事件智能感知能力,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智能化管理转变。依靠智慧管网数字孪生平台,及时获取运行数据和历史数据,融合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等底层技术平台和分析模型算法,建立风险安全评估模型和分级预警机制。对管网运行负荷、溢流、温度突变、堵塞,以及恶劣天气等数据指标进行智能化分析研判,对异常态势进行分级预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实现管网智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