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建设天开园是落实我市“十项行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大举措。我市先后出台《支持天开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天开园建设规划方案》等文件,着力打造“学科 产业 人才”创新模式,依托高校凝聚智慧、汇聚人才、集聚产业,推动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对标国内外一流科创园,为更好发挥重点学科创新引擎作用,还需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天开园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及支撑重点学科群尚不明确。高校重点学科是高水平科技园的重要依托。上海交大“零号湾”依托机械和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发展芯片和医疗器械和产业;武汉大学、华中科大科技园则依托测绘工程、机械工程重点学科发展智慧测绘、智能制造产业;西南交大科技园依托轨道交通重点学科发展相关产业。目前,天开园建设规划尚未明确重点产业方向及其依托重点学科群。
二是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留天开园创新创业的政策供给不够。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支持天开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给出了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在奖励资助、居住补贴,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与支持。与兄弟省市相比,政策吸引力亟待提高。目前,尚未制定具体实施方法细则,特别是尚未明确高校重点学科优秀毕业生留津的专门政策。
三是学科科技成果转化前缺少概念验证和中试放大。高校重点学科汇集了很多新概念新成果,应用前景好,但技术成熟度低,与产业转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科技成果经过中试的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高校资金少,而中试投入大、风险高等,急需建设专业化的中试平台,赋能和加速重点学科成果转化,打造产业发展新支点。
为充分发挥高校重点学科优势,助力打造 “学科 产业 人才” 创新模式,建议如下:
一、建议发挥我市重点学科优势,确定具有优势学科支撑、特色鲜明的天开园重点产业方向。据统计,我市高校共有14个双一流学科,涉及化学化工材料、机械自动化、精密仪器、土木建筑、电子信息、临床医学、文法经管等学科群。依托南开大学化学、天大化工重点学科优势,加速成果转化,将推动我市化工行业(特别是精细化工)高质量发展;依托医大临床医学和天津大学仪器、机械重点学科,助力形成千亿级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群等。建议天开园重点发展高端材料与化学品、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器械等方向,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新产品、新动能,服务重点产业链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全创新生态、全周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特区,让天开园成为高校优秀毕业生留津创业首选地。首批创新项目入驻天开园后,将吸引一批从事科技创新的研究团队,成果转化技术团队、转化落地的初创企业团队、科技/金融等咨询服务团队及高水平科创园运营团队。建议尽快完善制定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细则,明确各项支持办法的资助条件。针对高校重点学科毕业优秀人才留津,给予短期房租补贴、人才津贴、购房津贴等具有竞争力的专项支持,建成汇聚全创新链的人才留津创业的示范园区。
三、规划建设政府主导的跨高校公司化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试平台。为保障天开园持续的可转化科技成果供给,建议围绕规划的重点产业方向,规划建设具有不同学科特点的、跨高校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平台及新型运营体系,采用市场化的概念验证、中试项目遴选和优先级标准。平台运营设立政府引导性基金,采用地方财政出大头、成果完成人/转化人出小头的资金分担的公司化模式,吸引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校科技成果,提升成果的技术成熟度和转化成功率,助力科技成果走出校园在本市落地转化。
发言人:刘国柱,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